2025-05-13 10:54 编辑人:预小果 阅读量:611
皮肤科 赵凤娇 济源人民医院 2025年04月30日 15:43 河南
春暖花开,气温回升,脱掉厚重的衣物,外出春游,感受清爽舒适的季节变化。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,但快乐的同时,蚊虫活动亦进入了高峰期。被蚊虫叮咬后,皮肤上出现红肿瘙痒的“小红包”。这种看似常见的皮肤问题,若处理不及时,可引起感染甚至过敏反应。
虫咬皮炎=蚊子包?
虫咬皮炎,又称丘疹性荨麻疹,属于季节性疾病,常于换季时发病,常见“肇事者”,包括蚊子、螨虫、跳蚤、蠓、虻、蜂、蜱虫等。当其毒液、唾液或虫体的粉毛进入皮肤,过敏体质者会出现局部红肿、瘙痒症状。儿童及青少年因皮肤敏感度高,成为高发人群。
如何应对“恼人”的蚊虫叮咬
一、科学处理方法
家庭急救: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叮咬处,冷敷(冰袋、湿毛巾)缓解肿胀灼热瘙痒感。可选用炉甘石洗剂、激素类药膏(如皮炎平、艾洛松等)来止痒。若瘙痒明显,可口服抗组胺药物(若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),建议问诊医生后再规范用药。
就医指征:出现大面积红肿、高热、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;水疱破裂后成脓、或伤口周围淋巴结肿大;被蜜蜂、蜱虫等特殊昆虫叮咬,需专业处理。
二、预防攻略:远离蚊虫“骚扰”
1.物理防护
户外穿浅色长袖衣物,使用驱蚊喷雾;室内安装窗纱、蚊帐、避免宠物带入跳蚤。
2.环境管理
清除积水(花盆托盘、空调排水管等),定期清扫地毯、床垫;宠物定期驱虫,避免接触流浪动物。
虫咬性皮炎虽为夏季常客,但通过科学防护与及时处理,多数症状可控。牢记“防大于治”,保持缓解清洁,避免过度搔抓,必要时及时就医。
转载自济源人民医院公众号 |
||